海底捞
海底捞的成功
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底捞”)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民营企业。
公司始终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以创新为核心,改变传统的标准化、单一化服务,提倡个性化的特色服务,致力于为顾客提供“贴心、温心、舒心”的服务。
在管理上,倡导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为员工创建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和亲情化的管理模式,不断地提升员工价值感。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海底捞取得如下成果:
• 门店布局:已在全国16个城市设立了75家直营店。
• 物流体系:在北京、上海、西安和郑州设立了四个大型物流配送基地,秉持“采购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仓储标准化、配送现代化”宗旨,形成集采购、加工、仓储、配送为一体的大型物流供应体系。
• 品质管控:位于成都的原料生产基地,产品已通过HACCP认证、QS认证和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坚持“绿色,无公害,一次性”的选料和底料熬制原则,严把原料关、配料关。
“海底捞”成功的秘诀在于其出色的战略管理。
一、与众不同的内外部营销
外部营销方面:海底捞消费价格中上,但其服务极具特色。等待时,为排队顾客提供免费水果、饮料、零食、桌面游戏,还有免费上网、美甲等服务;用餐时,提供眼镜布、手机袋等贴心物品,针对不同人群有特殊关怀,且有频繁换毛巾、剥虾壳等细致服务,还可能赠送鲜花等,同时效仿西式快餐推出24小时营业、外送、网上订餐及大学培训等服务。
内部营销方面
海底捞在内部营销上极致运用“人情管理”:
• 人员构成:员工中有三分之一来自老板张勇老家四川。
• 管理层示范:店长和老板以身作则,尊重员工。
• 激励机制:给予高额奖金;提供内部晋升机会;设立学校让员工子女免费上学;给员工父母“发工资”;建立爱心基金帮助员工家属就医,有效提升员工忠诚度。
• 授权举措:一线员工被赋予两百元以下权限,可进行免单、送菜、打折和赠送小礼物等操作,这通常是其他地方大厅经理才有的权力。
海底捞在考核机制上独具特色,不考核各分店的营业额和获利率,而是将员工满意度、顾客满意度以及员工的创意服务点子作为考核标准。这一策略成效显著,对外吸引大量顾客,对内激发员工积极性,通过员工与顾客的互动,满足消费者“隐性需求”,提供“贴心、温心、舒心”服务,实现了“小火锅做成大市场”的成功。
二、特殊的“4S”服务
(1)满意(Satisfaction)
海底捞顾客回头率高,每150个顾客约有130个回头客。其超高顾客满意度源于执着的服务理念,如“预先考虑顾客需求”“质量好坏由顾客说了算”“尽可能为顾客提供方便”“满足顾客的尊荣感和自我价值感”等。
(2)微笑(Smile)
海底捞员工手册有微笑标准,如露6颗或8颗牙齿。而在门店中,员工皆发自内心微笑。海底捞为员工构筑“安全感”“方向感”和“成就感”的“幸福三角区”,造就了员工的微笑。
(3)速度(Speed)
海底捞的传菜员被称作“飞虎队”,他们常常一路小跑传菜。对此,一位海底捞服务员解释道,客人在门外等着消费,传菜员快速传菜能让正在用餐的客人快点吃完,门外等待的人就能尽快吃上。这种“飞虎队”速度,成了海底捞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4)待客贴心(Service)
海底捞在服务细节上十分贴心:设有专门的泊车服务生主动代客泊车;女服务员会为长发顾客扎头发、夹刘海;为戴眼镜的顾客提供擦镜布;将顾客手机放入小塑料袋以防油腻;顾客餐后,服务员会奉上口香糖并微笑道别。这些服务充分体现了“顾客就是上帝”的待客之道。
海底捞在多方面构建竞争优势,火锅口味、菜肴新鲜度有保障,后台成本控制与集中配送出色,难以被模仿。其成功商业模式基于服务利润链:企业善待员工,员工有干劲,进而对顾客好,带来良好客户体验,促使顾客复购与口碑推广,最终企业获利。
企业利润源于顾客忠诚度,而顾客忠诚度取决于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度由企业服务价值决定,服务价值又取决于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简言之,员工满意度决定顾客满意度,这便是海底捞成功的秘诀。
海底捞在多方面构建竞争优势,火锅口味、菜肴新鲜度有保障,后台成本控制与集中配送出色,难以被模仿。其成功商业模式基于服务利润链:企业善待员工,员工有干劲,进而对顾客好,带来良好客户体验,促使顾客复购与口碑推广,最终企业获利。
企业利润源于顾客忠诚度,而顾客忠诚度取决于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度由企业服务价值决定,服务价值又取决于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简言之,员工满意度决定顾客满意度,这便是海底捞成功的秘诀。
海底捞凭借独到战略思维与出色管理取得成功,实现公司、消费者、员工三方价值增值。在市场竞争激烈和企业管理实践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经营者需从战略层面思考经营活动,确定长期目标,整合资源以形成竞争优势,并选择灵活的竞争策略。因为若不将企业管理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就会失去解决方向。
战略管理具有综合性,涵盖企业管理内容,它从战略高度把控企业经营理念、业务定位、发展方向与目标、资源配置及经营活动方式等,对企业发展方向和生死存亡起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