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及使命——企业经久不衰的真谛
• 企业从事什么业务;
• 其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为何;
• 所追求的宗旨是什么;
• 愿景目标如何;
• 规划期战略目标是什么。
《企业战略管理》
愿景及使命——企业经久不衰的真谛
企业愿景(使命)可以唤起人们的一种希望;改变成员和组织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驱动力;有效地协调各经营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企业经久不衰的真谛。
福特公司20世纪初的愿景(使命):工薪阶层都可以买得起车,以便“在上帝赐予的广袤大地上自由徜徉”。
正是依据此愿景(使命),福特发明并大力推广流水线革命,使单车生产周期从1908年的12个小时,降低到1913年的93分钟,1925年更是减少到15秒!同时,福特把T型车的售价由1909年的900美元,降低到1914年的440美元、1924年的290美元!此外,1914年,美国《企业战略管理》
非熟练工人的日工资一般为1美元,熟练工人日工资为2.5美元,而福特却付给工人5美元的日工资。从而奠定了福特公司当时汽车霸主的地位。
在成功地实现了“汽车大众化”之后,老福特开始沾沾自喜、故步自封。当人们对创造奇迹的T型车黑颜色一成不变抱怨不已时,老福特如此让步:“汽车是什么颜色都可以,只要它是黑的。”当自己的儿子带人开发出V6发动机而要取代传统的4缸发动机后,老福特到现场绕了几圈,亲手抡起锤子砸个稀烂。老对手通用汽车公司则借机崛起,在20世纪30年代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商,把福特公司甩到了身后。面对落后的企业愿景(使命)对企业发展的阻碍,福特该采取行动了。
跨入了汽车发展的新时期,福特公司《企业战略管理》
福特公司适时地把“比利润更加重视人和产品,追求品质改善,员工参与,顾客满足”作为其愿景并开始为愿景建立彻底的实行体制。
具体措施如下:
(1) 在全公司实施统计的质量管理制度,甚至要求负责人关闭生产不合格产品的生产线。
(2) 通过“QI”计划,将之扩大到零部件供应商。根据品质等级评价和是否实施统计质量管理来选择供货商。同时,给商品供应商提供品质教学和技术支持,由此持续地提高质量水平。
(3) 制订员工参与计划,使现场的员工成为品质改善的核心成员。
(4)要求管理者支持现场员工参与计划,并将之反映到升迁评价之中。
(5)引进卫星电视广播系统,让员工比从电视或新闻报道更早了解公司新闻,从而强化一体感。
(6)为了将员工的成果反映到企业的成果中,在汽车行业最先采用利润分配制度。
(7)了解顾客需求,让最高经营者参加与顾客的直接对话,以提高顾客的满足感。
(8)收集顾客对零售商服务质量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选出最佳销售商,以会长名义给予表彰。
随着企业的发展,福特汽车公司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在汽车及汽车相关产品和服务以及其他新兴工业如航天、通信、金融服务等领域中的全球性的领导者。其使命就是“要不断地提高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我们作为一家企业要繁荣发展以及给我们的股东和所有者提供合理的回报”。
在此指导下,福特提出了如下方针:
1. 质量第一:为使顾客满意,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
2. 客户是我们工作的核心:我们的工作要时刻把客户牢记心中,要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3. 持续的改进是我们成功的关键:我们必须出色地完成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我们的产品、我们产品的安全性和价值、我们的服务;人际关系;我们的竞争力和我们的盈利水平。
4. 职工参与是我们生存的方式:我们是一个团体,必须互相信任和尊重敬。
5.分销商和供应商是我们的伙伴:公司必须与供应商、分销商和其他合作伙伴保持互利关系。
6.绝不在形象上妥协:在全球的公司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对社会负责、注重优良形象、为社会作贡献的方式。对男女职工一视同仁,反对种族及信仰歧视。
福特公司的发展告诉我们,企业使命和愿景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指向作用。它还能够使企业改进劳资关系,促使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纵览那些基业长青的公司,都保持着稳定不变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的,并以此作为核心不变的动力和法则来不断地适应着变化的外部世界,塑造了令人敬仰的企业文化和伟大的实业。德鲁克指出,建立一个明确的企业使命应成为战略家的首要责任。任何一个企业的使命都是不可度量的,而是对态度、愿景和方向的描述。企业使命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企业战略制定的前提和基础。
进入战略管理过程,而战略管理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企业使命、愿景与战略目标的陈述。使命在战略管理中具有起点地位,它提供了战略制定的框架和背景。企业采用何种战略,实际上要从根本上体现企业存在的理由,并朝着企业设定的10 - 30年的愿景目标而努力奋斗。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一个企业不是由它的名字、章程和公司条例来定义的,而是由它的使命来定义的。而是由它的任务来定义。企业只有具备了明确的任务和目的,才可能制定明确和现实的企业目标。企业使命的重要性可见一斑。